您好,欢迎来到毛织网! | 免费注册
毛织网
全国服务热线:
毛织网公众号
毛织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了解最新动态
毛织网小程序
毛织网小程序
了解最新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毛织常识>外贸纺织品外观质量检验

外贸纺织品外观质量检验

文章来源:毛织网编辑: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7-08-05 08:21 浏览:5691
摘要:纺织品外观质量检验是从颜色的准确性开始的。其检验流程如下:检验颜色的准确性;检验织造疵点、原料疵点、前处理疵点、染色疵点和整理疵点,按照标准要求决定是否吊线放码、开剪降等或拼匹。

纺织品外观质量检验是从颜色的准确性开始的。其检验流程如下:检验颜色的准确性;检验织造疵点、原料疵点、前处理疵点、染色疵点和整理疵点,按照标准要求决定是否吊线放码、开剪降等或拼匹。当颜色准确性检验当出现较大争议时,可根据电子测色配色系统的测量结果解决争议。


1.原
料疵点


原料的条干不均匀,有明显的大肚纱、胖瘦丝、接头过多、纱结、异性纤维、网络丝不良、氨纶包覆丝质量不过关、混纺纱混合不均匀等等,都可能引起织物降等。影响纺织品外观质量的各种原料上的毛病都属于原料疵点。能够通过检验人员的修补达到提等的目的,必须让检验人员进行必要的修补。因原料质量不好而引起的纺织品成品质量大幅度降等现象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匹样确认和缸样确认时没有把成品外观质量检验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有些颜色不便于发现原料方面的质量问题。

在修补过程中,修补方法必须可靠,不允许在修补过程中损坏织物表面,产生新的无法修补的疵点,进而严重影响纺织品外观质量。有时某种外观疵点在没有被发现之前,全体检验人员很容易忽视此类疵点。当客户在船样上找到这种疵点并提出修补意见时,很有可能这一订单的所有产品已经完成了检验和包装工序,重新返工所带来的检验现场的混乱是可想而知的,给全体检验人员工作热情上带来的打击远比返工给她们体力上造成的打击大得多。染整跟单员此时需要挺身而出,耐心地做好全体检验人员的思想工作,在保证产品交货期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地完成返修工作。在返工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包装箱不受损坏。


2.织
造疵点


无论是哪种织造设备,都会产生织造疵点。产生织造疵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设备本身、原料方面、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织物的组织结构等等都会造成织造疵点。以机织物为例,断经断纬、缩纡缩纬、停车痕、纬档、接头、错经错纬、嵌条经纱或纬纱错位、纬密过密或过稀、布边松懈、卷布轴松动、上机门幅过窄、组织结构错误等等,都属于织造方面的常见疵点。上述的各种织造疵点有些是可以修补的,有些是无法修补的。对于那些无法修补的织造疵点可以采取吊线让码、开剪拼匹等方法提高产品等级。对于严重的长度较大的疵点必须开剪处理。


3.前
处理疵点


不同品种,前处理疵点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对于全棉或涤棉漂白织物来说,白度是否合格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涤纶强捻织物来说,碱减量加工以后的强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对于进行烂花加工的涤棉产品、生物酶抛光处理的磨毛棉织物和莱赛尔织物来说,强力损伤问题仍然是重要问题。有时前处理工序的疵点在本工序加工时无法发现,比如说涤纶减量织物减量后出水不净染色后织物表面就会产生黄斑。棉织物退浆不净就会在染色后的织物表面产生“浆头迹”,煮练不净就会在织物表面残留棉籽壳等等。

对于缺乏经验的检验工来说可能会把这些疵点一股脑地全部当作染色疵点。但是,反过来说,无论是前处理疵点还是染色疵点,检验人员发现这些疵点都应做出适当处理,这对于产品外观质量检验才是最重要的。


4.染
色疵点


对于纺织品检验来说,发现染色疵点相对简单。染色疵点在织物表面上具有有别于底色的颜色和不规则外形等特点。色点、色斑、色迹是最常见的染色疵点。发现这些疵点并作出明显标注,按照检验标准进行适当处理,是检验染色疵点的基本要求。在染色过程中很有可能因各种原因造成织物的堵缸或断头,特别是堵缸会对纺织品造成极大的伤害,在织物表面产生诸如“鸡爪印”或被萧山人称为“郁刹污”的疵点。此类疵点很难回修。有时有些仿毛品种因原料特殊,在染色降温阶段因冷水加入过快也会在织物表面产生大量类似于“鸡爪印”的疵点。这类仿毛产品在脱水时如果织物过多或脱水时间过长,也会在织物表面产生上述疵点。关于织物表面的“细花”类疵点需要引起检验工的特别注意。发现此类疵点应及时与染整跟单员汇报,由跟单员根据疵点的严重程度决定对此类次品的检验方式。


5.整
理疵点


由于整理的多样性,整理疵点也呈现出多样性。对于进行外观整理加工的纺织品来说,磨毛整理、拉毛整理、生物酶抛光整理是比较常见的加工方式。绒毛的长度、密度和均匀度是检验上述三种整理质量的主要指标。而对于全棉织物的树脂整理,织物的强力损伤问题也不容忽视。对织物的功能整理,无法通过外观检验获得令人满意和信服的检验结果。

而对于大多数织物都要进行加工的柔软整理来说,在外观检验方面有两点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第一就是是否“拔丝”或“劈裂”,第二就是织物表面有无“硅油斑”。纺织品柔软整理时大多通过浸轧柔软剂来改善织物手感。柔软剂在织物上含量过多,会明显地降低织物经纱或纬纱之间的摩擦系数。在外力作用下,经纱可以沿着纬纱发生比较明显的位移,在织物表面产生“拔丝”或“劈裂”现象。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有机硅系列柔软剂,此类柔软剂多为乳化液,当加工环境的温度过高或柔软剂乳液在工作现场存放时间过长时,柔软剂会出现破乳现象。如果柔软剂出现破乳以后没能被及时发现而继续使用,就会较多地黏附在烘干机、定形机或轧车的各种滚筒上。这会对后续加工的浅色的纺织品造成严重的黏辊现象。浅色织物黏辊以后就会在织物表面产生大量的“柔软迹”。“柔软迹”可以回修,但回修时如果方法不当,会对织物表面产生更大的“污染”。


推荐阅读

加入织信通会员
享受旺铺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