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格局造成了重大影响,打乱了我纺织服装生产和贸易的节奏,致使出口一度陷入低谷。面对突发疫情,中国政府迅速应对,有效布署,积极防控,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了防疫战的胜利。在党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市场活力得到激发,企业信心逐步恢复,全体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共同努力,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保障供应链畅通,打通外销渠道,顺利确保全年对外贸易实现逆势增长。
纺织服装作为重点出口商品,顶住了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在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带动下,全年出口实现超预期增长,成为拉动全国货物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202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总额3198.8亿美元,同比增长8%,占全部货物贸易的6.9%,其中出口2962.3亿美元,仅次于2014年出口2984.9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同比增长9.1%,占全国货物贸易出口的11.4%,进口236.5亿美元,下降4.1%。实现累计贸易顺差2725.8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贸易顺差的51%,同比增长10.4%,拉动全国货物贸易整体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
202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呈现如下特点:
(一)一季度出口大幅下降,二季度起逐步反弹。
受疫情影响,春节后国内各地生产、物流严重受阻,加上长假使大量劳动力滞留在乡,无法及时返工复工,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遭到严重冲击,一季度累计出口仅463.5亿美元,同比下降17.7%。二季度,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生产基本恢复正常,但国外疫情开始大规模爆发,主要市场客户开始取消、缩减订单或要求延迟发货,导致出口环节再次遇阻,传统大宗商品的出口均出现大幅度下降,纱线、面料和针梭织服装当季分别下降47.6%、38.7%和20.8%。但同时由于国外疫情蔓延导致口罩等防疫物资严重不足,以前占总量份额极小的口罩(计入纺织品中)出口巨增,迅速拉动当季纺织品整体出口实现63%的增长。三季度至四季度,随着国外疫情的缓解和物资供应到位,包括防疫物资在内的纺织品整体出口增幅有所回落,三、四季度分别增长44.3%和16.5%。伴随着感恩节、圣诞、元旦等传统西方节日对服装、家纺用品等消费品的需求回升,以及东南亚、南亚等我主要竞争对手的产业链、供应链受疫情影响不能满足外部市场需求而产生的订单部分转移、回流到中国,服装、家纺用品的出口开始反弹,四季度针梭织服装和家纺用品出口止跌回升,纱线、面料降幅收窄。大类商品纺织品自4月以来连续9个月实现增长,服装自8月后实现逆转,至年底连续5个月实现增长。
(二)对重点市场出口全部实现增长,我产品在欧、美、日的市场份额回升。
对欧盟纺织类防疫物资出口增长迅猛,英国脱欧后与我纺织服装贸易往来更为紧密。
2020年我对欧盟27国(不含英国)累计出口539.7亿美元,增长34.4%,其中纺织品出口增长130%,主要由防疫物资拉动,纺织品类防疫物资(按8位HS码统计)出口218.9亿美元,占对欧盟出口总额的40.6%,同比增长了8倍多。传统大宗出口商品服装下降3.7%。
英国于2020年1月30日正式脱欧,随着这一地区性不确定性因素“靴子落地”,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得到进一步发展,2020年中英间全部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7%,其中中国出口增长16.3%。纺织服装领域,中国对英国全年出口128.5亿美元,增长83.3%,高增长主要由防疫物资拉动,但传统大宗商品针梭织服装的增幅也高达31%,英国在我针梭织服装出口单一市场中的地位也超过中国香港和德国攀升至第3位。
对美国出口先跌后涨,防疫物资成为最大亮点。
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是我防疫物资出口最多的单一市场。2020年,我对美国出口纺织服装553.8亿美元,增长22.6%,其中纺织品类防疫物资(按8位HS码统计)出口215.9亿美元,占对美出口总额的39%,同比增长4倍多。
美国在2020年中可谓风波不断,突发性事件频出,但消费需求的基本面仍然稳固,我对美国的出口呈现先跌后涨的特点:一季度出口额下降幅度接近30%,随后逐季回升,二、三季度增幅均达到30%以上,四季度升至高点的38%。
对美传统大宗商品的出口下降明显:纱线、面料分别下降21.6%和16%,针梭织服装下降16.5%,只有家用纺织品增长3.5%。
东盟成为我服装出口唯一实现增长的地区,疫情后双边仍有巨大合作空间。
在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协定的推动下,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发展迅速,2019年东盟超过美国成为我纺织服装第二大贸易伙伴。2020年受疫情影响导致贸易往来减少、防疫物资数据偏离常规的影响,中国-东盟双边纺织服装贸易额再次落于美国之后,累计实现466.3亿美元,增长0.65%。中国对东盟出口398亿美元,增长1.9%,其中纺织品出口下降2.2%,服装增长14.1%,是我重点市场中唯一实现服装出口增长的地区。大宗商品纱线、面料出口分别下降24.6%和12.1%,针梭织服装增长19.2%。
东盟作为我在全球最主要的竞争对手,长期将纺织服装业作为其重点发展行业,在吸引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深化,并将触角进一步伸展至产业链的上游,拓展到纱线、面料领域以力求摆脱对中国的原料依赖。东盟纺织服装对外贸易额逐年上升,与我国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2017年其出口额尚不足我出口的四分之一,2019年已迅速增长到接近我出口额的30%。2020年东盟出口同样受到疫情影响,出口势将大幅减少,但其疫情后发展趋势会继续向好,中国-东盟间仍有巨大的贸易潜能和商机。
日本在我出口市场中的比重略有回升,服装出口价格回落。
2015~2019的五年间,日本在我出口市场中所占份额处于持续而缓慢的下降状态,五年间仅下降了0.3个百分点,位于欧盟、美国和东盟之后列第四位,单一市场中列第二位。2020年我对日本累计出口219.3亿美元,市场份额小幅回升至7.4%,出口额增长10.3%,其中纺织品出口78.7亿美元,在防疫物资带动下增长74.5%,服装140.6亿美元,下降8.5%。
对新兴市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小幅下降。
2020年,我对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全部下降,但降幅均不大,分别为1.4%、6.5%和5.7%,这些市场的未来表现依然值得期待。
中国产品在欧、美、日市场中的份额全部回升。
疫情之下,产业转移愈发成为业内关注焦点:从主要市场进口统计数据看,2020年中国产品在欧、美、日重点市场中所占的份额都经历了从下降到增长的过程。疫情初发时,中国产品份额明显下降,一季度中国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的份额比2019年底时分别减少了1.6个、10个和5.4个百分点,其中绝大部分转移至东南亚、南亚等地。但随着中国工业生产和贸易秩序的逐步恢复,以及疫情全球化蔓延,东盟等与我形成竞争关系的地区均深陷其中,在中国恢复生产时,这些地区刚进入高发期,同样遭遇停工、订单下滑的影响。二季度末,中国的市场份额已明显回升,并将这股势头延续至年底。
根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20年1`11月,欧盟自中国进口545.8亿美元,增长52.3%。中国产品所占份额从2019年的30.8%升至42.9%,上升了12个百分点。
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20年美国自中国进口473.6亿美元,增长17.9%,中国产品在美市场份额为38.6%,比去年扩大了近6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由纺织品带动。
根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20年日本自中国进口224.5亿美元,所占份额从2019年的55.3%回升至58.76%,主要是由纺织品推动,服装仍然处于下降态势。
(三)防疫物资成为拉动增长主动力,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全部下降。
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并持续蔓延使我防疫物资成为拉动出口增长的主动力,全年按HS8位码统计的口罩(口径略大)近538.5亿美元,同比增长71%,防护服127亿美元,增长16.8%,加上医用手术帽、医用手套等合计占总出口的25.6%,对全年出口增长形成强力正向拉动。
传统大宗商品的出口则在疫情冲击下全部下降,纱线、面料、家用纺织品和针梭织服装出口额分别下降21.5%、17.7%、3.6%和8.7%。其中纱线和面料的出口数量和单价下降速度相对更快,针梭织服装降速稍缓。
在疫情推动下,2020年纺织服装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口罩出口的巨量增长带动纺织品全年出口实现28.9%的高速增长,纺织品在纺织服装整体出口中所占比重迅速扩大至52.3%,首次超过服装(47.7%)。
即使没有疫情,纺织服装出口商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从大类商品看,纱线、面料作为最主要的纺织产品,出口合计占比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6.8个百分点,而针梭织服装作为最主要的服装产品,出口合计占比较2019年下降更多,相差7.6个百分点。说明即使纺织品和服装常规产品出口全部下降,但纺织品的出口地位仍在不断升高,所占份额不断扩大。
(四)东部大省出口份额略有下降,中部地区的产业承接效应进一步显现。
2020年,纺织服装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地区依次为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和福建。其中广东省超过江苏再次跃居出口第二大省。五大省出口合计占全国的73.7%,占比较去年下降2.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的产业承接效应进一步显现,当年中部地区累计出口238.2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的8%,比去年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湖北、安徽、江西等地均实现快速增长。尤其湖北扛住了疫情带来的巨大压力,在一季度出口下降30%的情况下,自二季度起开始发力,全年出口增幅高达104%。
全年出口增长主要依靠东部地区(增长8.4%)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三省出口分别下降2%和5.4%。虽然没有实现增长,但在特殊时期,西部地区和东北三省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降幅稳定在较小的区间,也说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进步,地区间差距逐步缩小。
(五)纺织品服装进口先抑后扬,中间品和最终消费品的进口量均未恢复增长。
在疫情导致生产受阻、需求下降,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下,202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口未能恢复增长,全年累计进口236.7亿美元,下降4.1%。下降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上半年仅2、3月份由于国内疫情严重,来自海外的捐赠物资猛增带动进口连续增长外,其余月份全部出现两位数下降,上半年累计进口下降9.4%。下半年,国内生产逐步恢复、订单增加,对中间品的需求回升,且人民币汇率从贬值转为持续升值,利于进口,使8~12月连续4个月进口实现增长,下半年累计进口增长4.4%。
从产品结构看,全年进口下降主要受纺织品拖累,纺织品全年累计进口141.7亿美元,下降9.8%,服装进口94.95亿美元,增长6.2%。
按大宗商品的用途划分,中间品纱线、面料的进口出现量、价齐跌的情况,纱线进口量、价分别下降4.2%和11.3%,面料分别下降28.3%和0.4%。最终消费品针梭织服装依靠单价上涨实现进口额增长0.9%,但进口量下跌12.2%。家用纺织品进口额下降18.4%。
(六)棉花进口量增价跌,美国重拾我棉花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地位。
2020年中国棉花累计进口215.9万吨,增长16.6%,连续第四年恢复增长。从全年各月数据看,进口量呈现出明显的“V”形反转,3月以来,由于下游需求下降,进口急速缩减,至5月跌至谷底,当月仅进口7万吨棉花。后伴随需求回暖,进口逐步复苏,进口量放大,12月进口高达35.5万吨,创近五年单月进口量新高。进口均价1651.4美元/吨,创近10年最低。
在中美年初签署协议的利好带动下,自美国棉花进口明显反弹,全年进口97.67万吨,同比增长171%,使美国夺回我棉花进口第一大来源国地位。巴西和印度分列其后,自两地分别进口61.8万吨和25.3万吨。
年底国内棉价延续性上涨,创年度新高。
根据中国棉花协会月报显示,2020年,国内棉花市场受到新冠疫情冲击,棉花生产保持稳定,储备棉轮换有序进行,进口量继续增加,市场供给充裕,纺织需求逐渐回暖,棉花价格波动上涨,内外棉价差加大。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棉花总产量591万吨,同比增长0.4%。纺织企业年末产销两旺,纱布产量呈上升趋势,行业趋势向好。
12月,随着国内纺织市场转好,春夏订单增加,企业原料采购热情升温,助推国内棉价延续性上涨;国际棉价震荡上涨,涨幅低于国内。12月末,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128B)14963元/吨,同比上涨1594元;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FC Index M月均为83.12美分/磅,同比上涨6.17美分。1%关税下折人民币13894元/吨,低于同期国内现货1044元/吨,内外棉价差较上月末缩小155元。
二
疫情对中国纺织服装外贸形成的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
(一)短期内造成的激增效应将逐渐消退,产业转移仍将持续原有速度和路径。
疫情属于突发、偶发事件,在短期内会对全球贸易走向形成应激效应,迅速将订单集中到少量具备完整产业链并在第一时间恢复产能的国家和地区,如下半年印度订单一度回流中国;市场的采购意向也再次转回中国,使中国在主要市场的份额快速回升。
2021年初,全球疫情仍持续肆虐,新冠病毒仍将在较长时间内与人类并存。但随着疫苗的大量问世和接种,疫情总有一天会过去,相信把未来关键的1~2年挺过去之后,全球经营秩序和贸易、投资活动将恢复正常,纺织服装的贸易格局也会逐步回归疫情前的状态。其中一个主要动向是中、低端纺织服装产业将继续从中国向外转移,且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将进一步加快、扩大。主要承接方仍是东南亚、南亚,以及非洲等新兴发展地区。从数据上看,中国产品在主要市场的份额将延续疫情前的下降趋势。
(二)长期看,疫情促推国际市场多元化,发达经济体将进一步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我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合作关系更加稳固。
疫情并没有让全球形成合作共识,反而加剧了各国间的不信任和脱钩。出于对经济和产业安全的考虑,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不断出台政策吸引产业回流,促进本地供应或趋向“邻近采购”,产业链区域化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的主要风潮。最突出的是美国,奥巴马时代就提出“购买美国货”、并出台制造业促进法案、税收优惠政策等多项优惠措施提振美国制造业。特朗普上台后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单边主义,强化美国利益优先,吸引制造业投资向国内回流。
虽然庞大复杂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就能顺利回流至本地,但会促进美日等国从减少对中国依赖的角度出发,加速将采购向东南亚或周边地区布局。根据美国公布的数据,2015~2019年的五年间,美国自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的份额下降了5.2个百分点,中国失去的份额主要由越南、印度、孟加拉及墨西哥、洪都拉斯等中北美国家瓜分。五年间中国在日本市场中失去的9.2个百分点的份额则几乎全部被东南亚和孟加拉瓜分。未来随着疫情消退,这些地区的供给条件改善,为挽回损失,将加剧与我争夺市场,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加复杂严峻。
在竞争的同时,我国始终坚持扩大改革开放的宗旨将进一步引领我与东盟等国加深在产业链建设、中间品贸易方面的合作。2020年,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取得了巨大成果: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成员包括中国、东盟十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15个国家,覆盖全球30%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和出口额,是目前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2020年,中国对RCEP国家出口纺织服装共计780.6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26.4%。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业来说,首次与第二大单一出口市场日本建立自由贸易协定及协定中区域内原产地累积规则最为“实惠”。协定生效后,将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扩大贸易规模及深化产业链合作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除此之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始终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双边贸易往来不断加强,纺织服装贸易额持续稳定增长。其中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疫情中得到中国的物资和医疗援助,与中国的友谊历久弥坚,在疫情后也仍将与中国保持密切交往,双边贸易将迅速恢复并进一步扩大。
(三)与美国的贸易关系不确定性增强。
美国财政部年初将中国移出汇率操纵国名单,1月15日,中美签订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美方将3000亿美元加税产品清单List 4A项下产品的关税从15%降低到7.5%。中方也相应下调了部分自美进口商品的关税。双方刚刚释放善意,美政府即于1月29日签署了美墨加贸易协定,并针对中国纺织产业发出“大招”,7月发布“新疆供应链商业咨询公告”,通过“涉疆法案”、“实体清单”、“预扣令”等多种政治、经济手段干涉中国内政,打压和扰乱新疆正常经济活动,对中美间正常的经济秩序和贸易往来造成严重破坏。
2020年由于疫情严重,美国自中国进口大幅增长。2021年随着民主党上台执政,美对华政策会有所缓和,单边主义、孤立主义风向会有所改变,但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基调不会变,对中国重点科技产品的打压政策不会变。虽然纺织服装尚不属美重点遏制产品,但作为中国对美出口的大宗商品和中国实现贸易顺差的主要商品,美国也势必采取各种贸易常规或非常规手段对我纺织服装产品形成限制和围堵,如签署美墨加协定、重提CPTPP,以达到孤立中国的目的。双边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会在2021年及疫情之后进一步增强,对中美纺织服装正常贸易形成更多挑战。
三
总结成绩,正视差距,迈进“十四五”发展新征程
(一)疫情大考下,中国纺织服装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已形成垂直完整的产业链和供业链基础,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中心和供业链枢纽,拥有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如今,我国纤维加工总量超过世界比重的50%,化纤产量约占70%,纺织服装出口额占全球的34%,年纱产量超过2600万吨,布产量近400亿米,限上企业服装类消费品零售额8000多亿元,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逐年递增。面对突发疫情,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经受住了冲击,国内企业迅速复工复产,调整产能转产口罩防护服,为稳定全球消费和抗击疫情作出了巨大贡献,彰显了中国强大的制度优势和化解突发危机的能力。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2020年3~12月,中国共向全球出口了2242亿只口罩,相当于为中国以外的全球每个人提供了近40个口罩,出口了防护服23.1亿件,外科手套29.2亿双。2020年下半年,疫情肆虐全球一度导致东南亚、南亚等地无法承接订单,致部分订单回流中国,填补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供给缺口。进一步证明中国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稳定的产业结构,产业韧性强,灵活度大,企业有责任、能担当。这些优势短期内无法被替代被超越,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全球主要地位。
(二)正视行业存在的弱点,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1.我国纺织服装产量和出口规模庞大,但利润率普遍不高,近年整体利润水平持续下降。目前,只有小部分拥有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超大型企业能够达到较高利润回报,大多数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的利润率依然较低,出口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仅有3~8%。行业整体利润总额持续回落,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6~2019年,纺织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逐年递减,4年间下降了50%,服装服饰业利润总额下降了38.6%。2020年,纺织业在防疫物资带动下实现利润总额1105.40亿元,恢复7.9%的增长;服装服饰业利润总额640.4亿元,下降21.3%。
2.多数企业微利生存,抗风险能力亟待提升。由于利润率低,行业对汇率波动等外界因素的变化更为敏感。2020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发生了“过山车”似的波动,人民币汇率呈现先贬后升的走势。1~5月受疫情冲击影响,人民币汇率震荡贬值,5月29日一度贬值至7.1316,跌破2008年3月以来的低点。此后,随着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经济全面复苏,加之美国救市放水纾困,释放流动性,致人民币重拾升势。2020年12月31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6.5249,7个月间,升值幅度高达8.5%左右,超出预期,实属罕见,全年人民币兑美元一年内上涨了6.47%,叠加下半年出现的集装箱供应紧缺、海运费用上涨现象,导致外贸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的利润见底甚至无利可赚。2021年伊始,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再度跌破6.5,加之美国拟将采取1.9万亿美元的释放流动性救市政策,人民币升值趋势仍将持续。出口企业的利润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3.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生态仍有待优化,在品牌建设、节能环保、前端研发和成品设计、价值链掌控,以及出口定价权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需要进一步推动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行业软实力,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
(三)“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期待“十四五”再创佳绩。
“十三五”期间,中国纺织服装对外贸易进入平稳发展阶段,贸易总额和出口、进口全部实现增长,平均年增幅分别为2.5%、2.7%和0.3%。2020年,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在疫情下实现逆势增长,取得圆满收官。这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规模实力和强大韧性的展现,也是动能转换能力的体现,更是多年来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发展质量成果的全面体现。
2021年将开启“十四五”规划新征程,中国纺织服装业面临新时代新要求,应力争在国家支持政策的护航下,继续深化调整,加快科技创新研发与品牌建设,推进产业升级;外贸出口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继续寻找投资价值洼地,充分利用现有多、双边自贸协定优惠措施提前布局;持续补短板,增利润,扩充软实力;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试点内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相信,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十四五”时期及更远的未来必能行稳致远,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推荐阅读
第二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圆满收官
中国潮,世界品!立时代之潮头,法思想之先声!第二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圆满落幕!大朗淘纱 团体标准
大朗淘纱纱线企业团队联盟标准委员会 大朗毛纱市场一直被外界异论,产品参差不齐,包装水份掺假的诟病悠长而顽固,服务质量责任跟不上态度差等等都被按在了大朗毛纱的全2023中国纺织创新年会·设计峰会畅想数字
“数智新驱动 设计新浪潮”。2月28日,在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国际时尚发布中心举行的“2023中国纺织创新年会·设计峰会”上,来自业界各领域的专家济济一堂,面料开发第49届(2024春夏)中国流行面
面料开发大有乾坤!第49届(2024春夏)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暗藏了哪些潮流新风向? 本届大赛的获奖结果将于3月揭晓,获奖产品还将于3月在intertexti潮起深圳大浪,2023中国纺织创新年会•设
“数智新驱动,设计新浪潮”。2月27日-28日,2023中国纺织创新年会·设计峰会再度牵手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发布智慧设计创新成果,推广创意设计交互技术,邀请函----走进佛山产业集群——中国新型
邀请函----走进佛山产业集群——中国新型纤维、纱线、花式纱面对面洽谈会! 重要的事先说一边: 毛织网大朗大巴接送,临近的有福了,不用开车受累,开到没位! 关